王振海 等
今天听来平淡如水的词语,在20年前山西农民的嘴里却是别样一种滋味,那时人们开口闭口都带一个“洋”字: 面粉——洋面 火柴——洋火 白布——洋布 香皂——洋胰子 铁钉——洋钉 水泥——洋灰 如今“洋”字渐渐从农民口语中消失。 谈及“洋”字的消失,忻州地委宣传部长李高山说,改革开放前,国家经济呈严重短缺局面,很简单的生活日用品在那个年代成了老百姓求之难得的奢侈品。物以稀为贵,农民们往往把我国自己生产的东西冠以洋名,大量洋名的背后隐含着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薄弱。 河曲县农民赵三元回想起事必称“洋”的过去岁月,他说,老百姓之所以开口闭口都说“洋”,关键是那年代做农民的太土气,见识短,信息少,凡是好东西在农民眼里那准是洋东西。